房管办事处能办什么事?如何联系?和以前有何变化?你关心的都在这里!
闵行报记者 茅杰 袁玮丨文
如果在小区内发现群租行为该向哪里举报?
如果向物业报修,物业却没有响应,这时你该怎么做?
如果对小区维修资金的使用情况存在疑问,可以到哪里去咨询?
如果对业主大会、业委会的组建、换届及其日常运行方面程序性问题存在疑问,又该到哪里反映?
原来碰到这些这些问题,你可能都觉得两眼一抹黑,如今,随着闵行区房办的下沉,这些问题都可以找街镇房管办事处咨询、协调并加以解决啦~
小编为你送上14个街镇房管办的具体联系方式,拿走不谢!
这一做法,也得到了市委领导的关注和肯定。前些日子,中共上海市委召开“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推进大会”,市委书记韩正、市委副书记尹弘等领导悉数参加。
01
“人”多了>>>
基层力量充实了
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党委书记、局长张宁勇表示,这场管理和服务下沉街镇的改革对闵行至关重要。基层执法管理力量更强了,职能部门眼睛更“向下”看了,它为闵行的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改变。
前些日子,中共上海市委召开“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推进大会”,市委书记韩正、市委副书记尹弘等领导悉数参加。张宁勇作为全市4位基层代表之一,代表我区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。
张宁勇坦言,房办下沉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基层力量充实了。原区属房办体制内外125名人员和办公经费等,按照“人随事走、费随事转、定人定岗”的原则,整建制划转至街镇。同时街镇也将原有涉及职能交叉的社区自治、物业管理等部门,通过机构、职能和人员整合来充实房办力量。通过这种纵向与横向的整合,全区各街镇房办目前已有182人,比下沉前增加了46%。
队伍壮大了,但房办工作人员并未感到轻松,原因很简单:事多了,要求更高了。
房办工作人员到小区检查卫生
莘庄镇房管办的叶宁感觉比前几年忙多了。“以前是‘区里’的人,现在成‘镇里’的人了,坐办公室的时间明显少了。每天不仅要密切联系居委、业委、物业、城管、民警、信访办等,还要挤出时间去负责的小区看看。”
虽然单位还是莘庄镇房办,但对叶宁来说却有了质的变化:2015年初,闵行推行房管、城管、土地、水务、安监和卫监等6支执法管理力量下沉到街镇,过去他是区房管局的一员,现在是莘庄镇政府的员工。外人或许看不出什么改变,但对叶宁来说,工作内容及考核机制却有很大变化。
02
“活”多了>>>
工作要求精细了
“房办下沉后,工作人员真的很忙,不光要管物业,与小区治理相关的事情都要办,活干得比以前更精细了。”张宁勇说。
最近,莘庄镇的黎安一村、佳佳花园、莘光苑等17个小区,都在抓紧推进“美丽家园”的建设。莘庄镇房管办事处主任陈颖告诉记者,不论是在小区五违整治期间与居委一起上门发放告知书,让居民签约同意自行拆除违法搭建,还是在“美丽‘莘’家园”项目建设过程中与各方沟通协调,镇房办都积极参与。
“一个专管员要负责十几个小区,常常一整天也没空坐办公室。”陈颖说。
和莘庄镇一样,各街镇房办在保留原有的行业监管职能基础上,还增设了统筹或配合推进街镇工作、处置“网格化”平台案件、指导居村前端管控等职能。
为物业公司开展培训
如今,对于业委会的组建、换届,房办也要进行程序上指导、把关。莘庄镇房办工作人员金子君是康城的专管员,去年康城举行业委会换届,他负责全程提供程序上的指导,例如告知小区业主,新选的业委会委员需要具备哪些资格、举办业主大会需要走哪些流程等。金子君说,所有流程都遵循公平公开公正,让业主能够选出“想办事、能办事、办成事”的业委会。
不仅如此,房办还会定期请市、区相关的专家对小区物业、业委会进行小班化的培训。如在最近举办的“社会治理大培训”,就请来了区房管局职能科室的负责人和物业管理的专家,结合“美丽家园”、平安小区建设,给小区业委会和物业公司进行培训。
03
“兵”少了>>>
区局角色转变了
人和活都到街镇了,那么区房管局的角色怎么定位呢?
张宁勇表示,房办下沉后,并不意味着区局可以做“甩手掌柜”。很多工作,例如对物业公司的监管、维修资金的使用、物业应急保障等都需要去协调。
如今,区房管局由具体业务的实施者变为指导者、协调者和考核者,更多地扮演“监督员和裁判员”角色。区房管局还建了个微信工作群,由区房管局物业科科长担任群主,将涉及房办业务指导的职能科室及各房办全体人员一并纳入工作群,针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疑难困惑进行释义及经验分享。
召开工作例会
此外,区房管局还定期开展季度例会,请房办的人员经常回来“走亲戚”。张宁勇说:“这也是基层工作情况的反映平台,街镇如果有困难需要局里提供帮助,可以提前列出问题清单,或是电话与局里沟通。”
猜你喜欢
△古镇也时尚!吴宝路、老街钟楼广场、华星港……七宝这些地方正在上演“颜值升级记“
△即将开业的上海怡丰城有近千个好职位在等你,就在本周六,约吗?
△老洋房、石库门……这些老房子你还能找得到,但今天说的这种房子恐怕全上海都难觅到几处了
(本期编辑 覃丛丛 陈美玲)
(本期编辑 覃丛丛 陈美玲)